歡迎光臨kaiyun体育入口登录!

“三八大蓋”的由來

發布時間:2024-03-29 10:13:08 人氣:881

在1905年的東(dong) 京小石川炮兵工廠,一款新型步槍正式定型並投入生產(chan) 。這一年恰逢日本明治天皇在位的第三十八年,因此,這款步槍被賦予了“三八年式步兵銃”的名稱,人們(men) 更常簡稱它為(wei) “三八式步槍”或“三八步槍”。不久之後,這款步槍便成為(wei) 了日本步兵的製式裝備。三八式步槍的設計簡潔而實用,它配備6.5毫米口徑的槍彈,射擊時的後坐力小,易於(yu) 操控,同時具備高度的可靠性和精準度。槍機上的獨特拱形防塵蓋,使它在中國得到了一個(ge) 響亮的俗稱——“三八大蓋”。

三八大蓋

在抗日戰爭(zheng) 的硝煙中,三八式步槍被我國軍(jun) 民大量繳獲,並轉化為(wei) 對抗侵略者的有力武器。1938年10月下旬,山西廣靈縣發生了一場伏擊戰,八路軍(jun) 359旅精心策劃了對日軍(jun) 北線指揮官常岡(gang) 寬治車隊的襲擊。在這次戰鬥中,開國少將彭清雲(yun) ,以他神槍手的威名,使用一支三八式步槍,成功擊斃了躲在汽車後的常岡(gang) 寬治。而在1945年7月的高密縣墩上據點爭(zheng) 奪戰中,八路軍(jun) 115師的神槍手張興(xing) 來更是憑借三八式步槍,一舉(ju) 擊斃了20名日軍(jun) 指揮官和機槍手。

抗日戰爭(zheng) 勝利後,三八式步槍並沒有退出曆史的舞台,而是繼續在我國軍(jun) 隊的解放戰爭(zheng) 和抗美援朝戰爭(zheng) 中發揮重要作用,為(wei) 國家的獨立和和平立下了汗馬功勞。甚至在新中國成立的盛大閱兵儀(yi) 式上,我們(men) 依然能看到背著三八式步槍的解放軍(jun) 戰士,他們(men) 昂首挺胸,走過天安門,接受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上一篇:抗日烽火中辦起訓練班
下一篇:紅軍強渡嘉陵江的“毛蚌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