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kaiyun体育入口登录!

抗日烽火中辦起訓練班

發布時間:2024-03-27 09:39:49 人氣:730

在1937年,八路軍(jun) 一一五師政治委員聶榮臻親(qin) 自率領部隊,成功創建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鑒於(yu) 無線電技術人員的稀缺,聶榮臻果斷決(jue) 定,自行舉(ju) 辦訓練班以培養(yang) 此類人才。在軍(jun) 區司令部電台隊隊長鍾夫翔的積極主持下,無線電訓練班相繼舉(ju) 辦了六期,共計培訓了五百多名學生,基本滿足了全區電台運營所需的人員數量。然而,這些學員雖然能夠熟練地使用電台,但缺乏維修技能,尤其是不懂如何操作從(cong) 日軍(jun) 那裏繳獲的新型電台。為(wei) 了解決(jue) 這一問題,聶榮臻特意邀請了燕京大學的林邁可和班威廉兩(liang) 位專(zhuan) 家擔任導師。

聶榮臻對高級班尤為(wei) 重視,從(cong) 學員選拔到教學內(nei) 容的安排,他都親(qin) 自過問並作出具體(ti) 指導。為(wei) 確保教學質量,軍(jun) 區政治部精心挑選了一批曾就讀於(yu) 大學或高中的優(you) 秀青年加入高級班。同時,還派人前往北平、天津、保定等地,購買(mai) 了大量大學物理、數學、無線電技術教材以及無線電收音機。經過近一個(ge) 月的緊張籌備,高級班終於(yu) 順利開課。

高級班的教室位於(yu) 離“國際和平飯店”約半公裏遠的破舊民房內(nei) ,每逢雨天,屋頂便會(hui) 漏水。課桌隻是簡單地搭在幾個(ge) 土坯上的幾塊木板,學員們(men) 的全部家當就是隨身的被服、牙刷、碗筷,一套換洗的製服和一雙布鞋。教學用品如粉筆、鉛筆、墨水、鋼筆、紙張等,都是繳獲自日本人的戰利品。班威廉曾這樣描述當時的教學環境:“一邊是刻苦鑽研的年輕學子,一邊是家禽家畜,還有一位老太婆坐在教室門檻上搓麻繩。”

高級班的26名學生,有的在北平、天津、濟南等地接受過大學教育,有的則擁有高中學曆,他們(men) 都毅然中斷學業(ye) ,投身抗戰。針對學員們(men) 入學時間不同、文化水平各異的實際情況,兩(liang) 位“洋教授”將他們(men) 分為(wei) 甲乙兩(liang) 組進行教學。甲組由林邁可和班威廉直接用英語授課,林邁可負責無線電工程等專(zhuan) 業(ye) 課程,班威廉則講授高等物理等基礎理論課程,每周各授課12小時。而乙組的教學則由甲組學生王士光和林爽負責,他們(men) 將聽課筆記譯成中文,刻印成講義(yi) ,並在下午分別輔導林邁可和班威廉講授的內(nei) 容。這兩(liang) 位同學既當學生又當“先生”,大家親(qin) 切地稱他們(men) 為(wei) “助理教授”。

在講授大學基礎理論課程時,班威廉曾對聶榮臻表示疑慮,認為(wei) 在戰事如此緊張的情況下,將前線急需的人才調回學習(xi) 微積分等課程似乎並無太大用處。然而,聶榮臻卻解釋道,八路軍(jun) 不僅(jin) 僅(jin) 是一個(ge) 戰鬥隊,更是一所大學校。有條件的同誌應該學習(xi) 各種建設技能。中國在戰後的建設,需要大量工程師,特別是具備革命理想的工程師。這些優(you) 秀青年放棄學業(ye) 參加抗日,已經在抗戰中證明了他們(men) 的忠誠和才能。我們(men) 目前的訓練計劃,正是為(wei) 國家的未來培養(yang) 工程師。

班威廉聽後頻頻點頭,對聶榮臻的遠見卓識表示由衷的欽佩。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上一篇:三八線尖刀英雄連
下一篇:“三八大蓋”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