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kaiyun体育入口登录!

從“三大規律”看內涵表述

發布時間:2024-05-16 17:26:52 人氣:813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為(wei) 什麽(me) 能?不僅(jin) 需要從(cong) 客觀上分析原因,還需要從(cong) 主觀上尋找答案。回顧百年黨(dang) 史,我們(men) 黨(dang) 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非常重視改造主觀世界,重視精神世界建設並發揮精神的作用。因此,我們(men) 常常說,偉(wei) 大事業(ye) 孕育偉(wei) 大精神,偉(wei) 大精神推進偉(wei) 大事業(ye) 。

西柏坡時期是我們(men) 黨(dang) 的工作重心由農(nong) 村走向城市、由革命戰爭(zheng) 走向和平建設的轉折時期。在這一轉折時期,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戰勝困難、奪取勝利、迎接解放,形成了以“兩(liang) 個(ge) 務必”為(wei) 核心的。在研究和講授這三十年的時間裏,筆者對的認識也有一個(ge) 不斷深化的過程。近兩(liang) 年來,筆者經過認真學習(xi) 思考,認為(wei) 的內(nei) 涵應表述為(wei) :敢於(yu) 鬥爭(zheng) 、敢於(yu) 勝利的進取精神;依靠群眾(zhong) 、團結統一的民主精神;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的趕考精神。這種表述方式不僅(jin) 體(ti) 現了“三大規律”這條主線,而且突出了西柏坡時期的曆史特點。其語言簡潔明快、邏輯清晰、易於(yu) 理解,便於(yu) 為(wei) 廣大人民群眾(zhong) 記憶、傳(chuan) 頌,從(cong) 而使走出書(shu) 齋,變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的精神力量。

2002年,在黨(dang) 的十六大報告中,我們(men) 黨(dang) 明確提出了共產(chan) 黨(dang) 執政規律、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規律、人類社會(hui) 發展規律這“三大規律”。縱觀黨(dang) 的十六大至二十大的報告,不難發現:馬克思主義(yi) 的每一次豐(feng) 富和發展,都伴隨著對“三大規律”認識的深化。聯係起來審視,可以發現:革命實踐孕育革命精神,而沒有革命理論就不會(hui) 有革命實踐。理論為(wei) 實踐提供指引,而理論自身的形成又源自對規律的探索。“三大規律”名稱的確定和概念的提出,意味著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對“三大規律”的認識和探索進入了體(ti) 係化思考、係統性推進的階段,是規律探索由“自在”向“自為(wei) ”的進階。我們(men) 不能簡單地認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對“三大規律”的探索在2002年才開始起步,而應該運用“三大規律”提供的思路向後重新審視馬克思主義(yi) 發展史、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奮鬥史,向前繼續深化對規律的認識,推進理論和實踐創新。西柏坡時期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破壞舊世界”的終點,也是“建設新世界”的起點,是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與(yu) 新民主主義(yi) 道路的曆史交匯期。在這個(ge) 時間斷麵,係統探索“三大規律”的曆史條件、曆史時機恰好成熟。這個(ge) 時期,時代給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出了三道與(yu) “三大規律”相對應的曆史性課題:其一,能否把握人類社會(hui) 發展規律,敢於(yu) 不失時機地發起戰略決(jue) 戰,實現《共產(chan) 黨(dang) 宣言》中所指出的共產(chan) 黨(dang) 人最近的目的“由無產(chan) 階級奪取政權”,實現無產(chan) 階級領導的以工農(nong) 聯盟為(wei) 基礎的人民民主專(zhuan) 政,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其二,能否把握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規律,找到中國由農(nong) 業(ye) 國轉變為(wei) 工業(ye) 國、由新民主主義(yi) 社會(hui) 轉變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的政策策略和依靠力量;其三,能否把握共產(chan) 黨(dang) 執政規律,既鞏固黨(dang) 的團結統一,又能經受住勝利後的考驗。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圍繞“三大規律”進行探索,很好地解答了這三道曆史性課題,取得了豐(feng) 碩的理論成果、製度成果和實踐成果。這些成果反映在精神層麵則表現為(wei) ,可以與(yu) “三大規律”一一對應地概括為(wei) :敢於(yu) 鬥爭(zheng) 、敢於(yu) 勝利的進取精神,依靠群眾(zhong) 、團結統一的民主精神,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的趕考精神。

從(cong) 人類社會(hui) 發展規律看敢於(yu) 鬥爭(zheng) 、敢於(yu) 勝利的進取精神

1948年7月,國民黨(dang) 總兵力365萬(wan) 人、人民解放軍(jun) 總兵力280萬(wan) 人,雙方兵力之比1.3∶1。我們(men) 黨(dang) 通過對敵我雙方戰爭(zheng) 因素的全麵分析,抓住了戰爭(zheng) 趨勢正朝著有利於(yu) 我方而不利於(yu) 敵方發展的大好時機,適時而果斷地與(yu) 國民黨(dang) 進行了戰略決(jue) 戰,並成功取得三大戰役的勝利。麵對“劃江而治”的聲音和蔣介石假和談的陰謀,毛澤東(dong) 同誌指出,“將革命進行到底”“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正是這種敢於(yu) 鬥爭(zheng) 、敢於(yu) 勝利的革命進取精神,使我們(men) 避免了“半途而廢、劃江而治”的半截子革命。分析進取精神產(chan) 生的深層機理,我們(men) 應該看到:進取不是盲目蠻幹,鬥爭(zheng) 不是匹夫之勇。之所以敢於(yu) 鬥爭(zheng) 、敢於(yu) 勝利,源於(yu) 共產(chan) 黨(dang) 人對人類社會(hui) 發展規律的深刻理解,堅定“必是赤旗的世界”的信心;源於(yu) 唯物史觀指導下對人的自為(wei) 性、目的性和超越性的深刻洞察,形成了“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cong) 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曆史”的自覺;源於(yu) 對世界潮流和條件機遇的深刻把握,果斷地抓住“時”與(yu) “勢”。

從(cong) 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規律看依靠群眾(zhong) 、團結統一的民主精神

古代中國,國家大事取決(jue) 於(yu) 帝王為(wei) 首的貴族、官僚體(ti) 係,人民隻能是沉默的甚至任人宰割的羔羊。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後,國民黨(dang) 的“黨(dang) 天下”意識,將其他政黨(dang) 和人民均排斥在政權之外。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認為(wei) 革命和建設事業(ye) 必須依靠工人、農(nong) 民和知識分子,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1947年通過召開全國土地會(hui) 議,製定《中國土地法大綱》,讓農(nong) 民“耕者有其田”,在廣大解放區實現了民主選舉(ju) 。1948年勞動節前夕,發出“五一口號”,號召“各民主黨(dang) 派、各人民團體(ti) 、各社會(hui) 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hui) 議,討論並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hui) ,成立民主聯合政府”。1948年6月,召開華北臨(lin) 時人民代表大會(hui) ,選舉(ju) 產(chan) 生華北人民政府,使人民有了自己的代表機構。1949年3月,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同黨(dang) 外民主人士長期合作的政策在黨(dang) 的七屆二中全會(hui) 決(jue) 議中得以正式確認。分析民主精神產(chan) 生的深層機理,我們(men) 應當看到:依靠群眾(zhong) 、團結統一不是一種自說自話的唱高調,不是與(yu) 國民黨(dang) “爭(zheng) 奪天下”的權宜之計,而是基於(yu) “人民群眾(zhong) 是曆史的創造者”這一基本原理,在革命即將勝利時,對“什麽(me) 是社會(hui) 主義(yi) 、怎樣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以及“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依靠誰、為(wei) 了誰”的理性思考,是探索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規律階段性成果在精神層麵的凝練表達。

從(cong) 共產(chan) 黨(dang) 執政規律看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的趕考精神

與(yu) 西方議會(hui) 政黨(dang) 通過選舉(ju) 方式獲取執政合法性不同,曆史和人民的選擇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地位的最大合法性。西柏坡時期,在革命形勢一片大好時,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意識到:昨天的成功並不代表今後能永遠成功,過去的輝煌並不意味著未來可以永遠輝煌。毛澤東(dong) 同誌預見到革命勝利後“黨(dang) 內(nei) 的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le) 不願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可能生長”的問題,他告誡全黨(dang) 務必謙虛謹慎、務必艱苦奮鬥。為(wei) 了防止“糖衣炮彈”的腐蝕、防止為(wei) 個(ge) 人歌功頌德,根據毛澤東(dong) 同誌的提議,黨(dang) 的七屆二中全會(hui) 作出了六條規定:不做壽、不送禮、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要把中國同誌同馬恩列斯平列。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從(cong) 西柏坡移駐北京,毛澤東(dong) 同誌喻此為(wei) 進京“趕考”,提出“我們(men) 決(jue) 不做李自成”。他用“進京趕考”作比喻,意在叮囑全黨(dang) ,新的形勢和嚴(yan) 峻的建設任務擺在全黨(dang) 麵前,要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紅色政權根基永固。分析趕考精神產(chan) 生的深層機理,我們(men) 應當看到:謙虛精神、艱苦奮鬥是黨(dang) 在即將獲取全國政權時,對“建設什麽(me) 樣的黨(dang) 、怎樣建設黨(dang) ”這一問題的思考,其思考成果在理論貢獻上充實了毛澤東(dong) 建黨(dang) 思想,在製度供給上形成了“兩(liang) 個(ge) 務必”“六條規定”,在精神形態上則表達為(wei) 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的趕考精神。

源自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的,總體(ti) 而言,敢於(yu) 鬥爭(zheng) 、敢於(yu) 勝利的進取精神源自共產(chan) 黨(dang) 人對人類社會(hui) 發展規律的自信自覺;依靠群眾(zhong) 、團結統一的民主精神源自對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規律,特別是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為(wei) 了誰、依靠誰的理性思考;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的趕考精神,則是關(guan) 於(yu) 共產(chan) 黨(dang) 執政規律早期探索成果在精神形態上的生動表達。三組精神對應“三大規律”,可以完整而係統地表述的內(nei) 涵。

來源:《人民周刊》



上一篇:五四運動推動中國現代化路徑探索轉為社會主義方向
下一篇:白洋澱雁翎隊為什麽叫雁翎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