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kaiyun体育入口登录!

遼沈戰役革命烈士紀念碑碑文寫了什麽?

發布時間:2023-02-22 09:39:12 人氣:1858

東(dong) 北解放戰爭(zheng) 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zheng) 的開篇,遼沈戰役的勝利是扭轉全國戰局的一個(ge) 新的轉折點,革命與(yu) 反革命力量對比從(cong) 此發生了根本變化。為(wei) 了緬懷犧牲的革命烈士,褒揚其曆史功績,鼓舞和教育後人,在遼沈戰役戰略決(jue) 戰的發生地——遼寧省錦州市,建成了遼沈戰役革命烈士紀念碑。碑文全文如下:

第三次國內(nei) 革命戰爭(zheng) 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東(dong) 北部隊,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英明領導和東(dong) 北人民的支援下,經過三年艱苦卓絕的鬥爭(zheng) ,最後於(yu) 一九四八年秋把東(dong) 北境內(nei) 蔣軍(jun) 主力分別包圍在長春、沈陽、錦州三個(ge) 地區。我軍(jun) 為(wei) 了全部殲滅敵軍(jun) ,於(yu) 一九四八年九月十二日發動了大規模的遼沈戰役,向敵軍(jun) 展開了全麵的進攻。戰役開始,我軍(jun) 首先解放興(xing) 城、義(yi) 縣,截斷了敵軍(jun) 向華北的退路,繼而又切斷了錦州同錦西葫蘆島的聯係,完全把錦州敵軍(jun) 包圍起來。自十月九日起,我軍(jun) 在塔山地區又阻擊了從(cong) 海上調來增援的敵軍(jun) 九個(ge) 師,我軍(jun) 以少勝多,奮戰七晝夜,使敵軍(jun) 不得前進一步。十四日,我軍(jun) 對錦州發起總攻,於(yu) 十五日十八時勝利結束戰鬥,全殲守敵十餘(yu) 萬(wan) 人,解放了北寧路上的戰略要點——錦州,從(cong) 而扼住了東(dong) 北蔣軍(jun) 向關(guan) 內(nei) 聯係的咽喉。在我軍(jun) 這一勝利聲震撼下,長春守敵一部起義(yi) ,其餘(yu) 投降。這時,沈陽地區敵軍(jun) 主力從(cong) 沈陽進到彰武一帶,企圖重占錦州,打開南逃通路。我大軍(jun) 迅速由錦北上,以雷霆萬(wan) 鈞之勢,對該敵展開大規模分割包圍,決(jue) 戰於(yu) 黑山、大虎山地區,經兩(liang) 晝夜的激戰,全部殲滅敵軍(jun) ,我軍(jun) 乘勝向沈陽、營口進軍(jun) ,十一月二日沈陽、營口相繼解放。至此,曆時五十二天的遼沈戰役勝利結束,共殲蔣軍(jun) 精銳四十七萬(wan) 餘(yu) 人,東(dong) 北全境宣告解放。遼沈戰役是解放東(dong) 北的最後一戰,為(wei) 解放華北和全中國奠定了勝利的基礎。在這一戰役中光榮犧牲的革命烈士們(men) ,把自己寶貴的生命獻給了偉(wei) 大的人民解放事業(ye) ,用鮮血換來了祖國人民的幸福生活,他們(men) 將永遠在人民心裏。他們(men) 的豐(feng) 功偉(wei) 績,永遠在中國人民曆史上放射光輝。

遼寧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hui)

公元一九五七年十一月二日立

遼沈戰役革命烈士紀念碑

紀念碑高2.3米,寬5.2米,位於(yu) 遼沈戰役烈士陵園。1957年11月2日遼寧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hui) 通過的遼沈戰役革命烈士紀念碑上的灰白色大理石銘文。與(yu) 紀念碑並列的是遼沈戰役革命烈士紀念塔。碑與(yu) 塔融為(wei) 一體(ti) ,構成遼沈戰役紀念公園的主體(ti) ,展現了深厚的紅色革命文化底蘊。紀念塔高8米。塔的正麵是朱德題寫(xie) 的“遼沈戰役革命烈士不朽”的12個(ge) 鎏金大字。塔頂是一尊全身銅像,是一名拿著槍、大聲呐喊的解放軍(jun) 戰士。塔的兩(liang) 側(ce) 是長8.8米,高2.4米的花崗岩浮雕雕像,展示了錦州戰鬥和遼西圍殲戰的戰鬥場景。

題詞的作者是錦州人民廣播電台編輯部的李楠。銘文600餘(yu) 字,深入解讀曆史,準確闡述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東(dong) 北人民革命鬥爭(zheng) 的正確道路,清晰展示了東(dong) 北解放戰爭(zheng) 曆史進程的全貌,傾(qing) 注了對東(dong) 北解放鬥爭(zheng) 先烈的深刻記憶,讚揚了東(dong) 北在戰爭(zheng) 中表現出的英雄精神,為(wei) 烈士紀念碑的設計確定了明確的時代主題。

首先,總結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東(dong) 北解放戰爭(zheng) 的曆史進程。銘文以遼沈戰役的軍(jun) 事主題為(wei) 切入點,展現了東(dong) 北解放戰爭(zheng) 的一幅幅曆史畫卷,清晰地展現了國共戰略決(jue) 戰的宏大場麵。遼沈戰役發生在抗日戰爭(zheng) 勝利後的東(dong) 北地區。經過夏、秋、冬三季的攻勢,東(dong) 北人民解放軍(jun) 於(yu) 1948年9月12日在南至遼寧以西、北至沈陽、長春的千裏戰線與(yu) 國民黨(dang) 軍(jun) 展開了戰略決(jue) 戰,雙方兵力共150萬(wan) 。決(jue) 戰的氣氛逐漸濃厚,遼沈戰役即將浮出水麵,銘文在戰役細節上渲染了足夠的筆墨,為(wei) 我們(men) 展現了一段驚心動魄的曆程。

其次,揭示了遼沈戰役勝利的諸多因素和重大意義(yi) ,從(cong) 中總結出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是東(dong) 北解放戰爭(zheng) 最本質的特征。題詞的描述一開始就明確了東(dong) 北解放戰爭(zheng) 的性質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人民戰爭(zheng) ,是東(dong) 北革命鬥爭(zheng) 的高度濃縮的曆史經驗。抗日戰爭(zheng) 勝利後,中央東(dong) 北局在黨(dang) 中央的正確領導下,致力於(yu) 東(dong) 北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和鞏固。建立根據地的中心任務是動員群眾(zhong) ,這是影響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東(dong) 北成敗的一個(ge) 大問題。為(wei) 此,“七七決(jue) 議”通過後,東(dong) 北局先後派出幹部1.2萬(wan) 名,“下鄉(xiang) ,到農(nong) 民群眾(zhong) 中去,不怕髒,不怕累,住在農(nong) 民家裏,和農(nong) 民呆在一起,學習(xi) 他們(men) 的語言,了解他們(men) 的處境,領導他們(men) 的鬥爭(zheng) ,解決(jue) 他們(men) 的迫切要求,組織他們(men) 武裝,緊密團結在黨(dang) 周圍”。有了正確的決(jue) 策,有了人民的堅定支持,東(dong) 北解放戰爭(zheng) 的勝利最終是屬於(yu) 人民的。

最後,銘文的文風值得稱道。雖然不是多麽(me) 華麗(li) 的辭藻,單資料完整準確,曆史啟示深刻清晰。從(cong) 文字上看,銘文以全景式的方式描繪了豐(feng) 富的軍(jun) 事鬥爭(zheng) 場景,緊緊把握曆史進程的係統性,貫穿曆史的科學時空觀,進而揭示了東(dong) 北近代革命鬥爭(zheng) 的曆史規律,顯示了人民戰爭(zheng) 的正義(yi) 性。一方麵,文風簡練,結合曆史理論,主題鮮明。碑文將敘事與(yu) 曆史嚴(yan) 格結合,一氣嗬成地向讀者展現了東(dong) 北解放戰爭(zheng) 的全貌。讀了碑文,博大的革命英雄氣概給人以對犧牲烈士無限的思念和敬佩,一種莊嚴(yan) 磅礴的氣氛油然而生。另一方麵,把握了東(dong) 北革命戰爭(zheng) 的規律性,貫徹了“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思想。東(dong) 北解放戰爭(zheng) 同以往國內(nei) 革命鬥爭(zheng) 一樣,是千千萬(wan) 萬(wan) 人民的勝利,因為(wei) 這是正義(yi) 的事業(ye) 。題詞中反複提及“人民”,深刻緬懷在戰爭(zheng) 中犧牲的革命先烈,強調戰爭(zheng) 是為(wei) 了人民的幸福生活,依靠人民的全力支持,體(ti) 現了人民戰爭(zheng) 的性質,這正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在東(dong) 北人民革命鬥爭(zheng) 中的初心和使命生動體(ti) 現,由此,紀念主題升華到一個(ge) 新的高度。



上一篇:遼沈戰役, 殲滅45萬敵軍, 卻損失了一名司令員
下一篇:遼沈戰役珍貴鏡頭:塔山阻擊戰的東北野戰軍縱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