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英詩中的激揚戰歌
發布時間:2023-10-08 11:01:05 人氣:808
阿英(1900—1977年),原名錢德富,又名錢杏邨,以筆名“阿英”聞世,是我國無產(chan) 階級文藝的拓荒者、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作為(wei) 黨(dang) 的忠誠的文化戰士,他用大眾(zhong) 新詩喚起民眾(zhong) 覺醒,在中國現代革命文學領域留下了輝煌的篇章。夏衍讚揚他“為(wei) 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而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一)
第一次國內(nei) 革命戰爭(zheng) 初期,阿英在家鄉(xiang) 的中學任教,謀求改良地方教育,致力於(yu) 教育救國。1925年五卅慘案的消息傳(chuan) 到安徽蕪湖,他迅速投入反帝愛國運動。提議創辦《蒼茫》雜誌並任主編,倡導知識青年通過進步作品喚醒群眾(zhong) 。參與(yu) 創建民生中學,傳(chuan) 播革命思想,培養(yang) 革命骨幹。阿英的革命活動引起反動軍(jun) 閥敵視,1926年秋他逃往上海,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置身風雲(yun) 激蕩的時代,他熱情地向往光明,積極地投身革命,堅持以詩作戈呼喚民眾(zhong) 覺醒。
他以詩歌宣泄心中的憤懣,抨擊社會(hui) 的不公,抒發底層人民的哀嚎。他控訴黑暗的社會(hui) ,“我們(men) 祖先遺留的國土,豈真個(ge) 任叛徒永久蹂躪”;揭示世道的罪惡,“你們(men) 是工人的孩子喲,你們(men) 是沒有飯吃的工人的孩子喲”;呼籲鏟除不平等的經濟製度,建立平等幸福的理想社會(hui) ,“假使人類都能發展個(ge) 性,不為(wei) 衣食住的尋求糾纏一生,那現在的進步才是驚人”;唱響激揚的戰歌,“舊世界已到了毀滅的時候了!人們(men) 都要來受最後的審判”;點燃鬥爭(zheng) 的激情,“過去罷,徘徊而彷徨的心性!藏起熱淚來,去尋找我們(men) 的敵人”。他直抒逃亡途中的焦慮憂愁,“我們(men) 現在真是焦躁萬(wan) 分嗬,那有心腸來體(ti) 味你的盛宴”;苦苦追尋革命的前路,“前途雖終是我們(men) 的勝利,也得一思索目前究竟怎樣走”;發出鬥爭(zheng) 到底的怒吼,“什麽(me) 時候是我們(men) 複仇的時候,假使我的身體(ti) 能支持長久,不殺仇人的頭顱我誓不休”,革命的決(jue) 絕躍然紙上。
阿英把這時期創作的29首短詩結為(wei) 《餓人與(yu) 饑鷹》,“餓人”卷大都是在極困窘時寫(xie) 定的,其間多經濟苦悶的喊叫,“饑鷹”卷大半是失敗後悲憤心情的表達。他倡導“新興(xing) 文學是新興(xing) 階級革命的戰鬥的鼓號”,誌在為(wei) 情寫(xie) 文、率意而作,“語句沒有經過雕琢,都是在情緒極奔迸時隨手寫(xie) 下的”,感情真摯熱烈,充滿震撼人心的力量。

(二)
1927年初,阿英受黨(dang) 指派回蕪湖從(cong) 事革命活動;4月,蔣介石叛變革命,蕪湖反動當局大肆搜捕共產(chan) 黨(dang) 人;之後,阿英曆盡艱辛來到當時的大革命中心武漢。不久大革命失敗,作為(wei) 一名革命戰士,即使遭遇革命低潮,他仍懷著一腔熱血和革命的無畏精神到處奔走。他以詩為(wei) 戈發泄滿腔怒火,革命知識青年的苦悶失意與(yu) 憤懣不平,化作一首首狂風暴雨的詩歌,敘事長詩《暴風雨的前夜》作為(wei) 他生命的呐喊,正是“革命浪潮中的產(chan) 物”。
長詩形象再現了自己受到的震撼和煎熬,直抒失意悵惘、痛苦憤怒的心境,表達對破壞革命行為(wei) 的憤怒和蔑視,彰明不屈戰鬥的意誌信念。開篇渲染大革命失敗後武漢街頭的景象:“全市的居民如遇虎狼,一家家的店鋪把門關(guan) 上”。過往戰鬥歲月裏,工農(nong) 的力量鏗鏘雄壯,“誰不知工農(nong) 的勇敢……在槍聲裏——工農(nong) 幫助了革命的成功”。如今,工農(nong) 大眾(zhong) 為(wei) 之流血、阿英為(wei) 之奔走的大革命走向失敗,“幾十年的艱苦奮鬥,隻是養(yang) 成了這些新式的劊子手”。革命勝利的果實終因投機家的販賣付之一炬,敵人又作威作福,工人到處被迫害,“工會(hui) 已被鐵桶般圍住,武裝同誌在那裏捉人”。詩中勾畫出觸目驚心的場麵,抒發了無可名狀的悲憤情緒和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在這個(ge) 世界上呦,人民真是活不了”。革命是摧不垮的,人民是殺不絕的,“被捕的英雄——工人,臉色一點兒(er) 不變,他們(men) 怒目前進”,鬥爭(zheng) 到底的決(jue) 心如熊熊烈火點燃人們(men) 心中的希望,“夜色被血花燒完,第二次的Baudon,就將跟著光明之神來臨(lin) ”。詩的結尾奏響衝(chong) 鋒的號角:“弟兄們(men) !弟兄們(men) !前進!前進!前進!”洋溢著昂揚的革命鬥誌、不屈的戰鬥精神!
阿英聚焦重大政治事件,以敘事長詩的形式“完全表現出現代中國革命的情景”,呈現複雜多變的人生畫卷,抒寫(xie) 革命者內(nei) 心的苦痛與(yu) 追求,“是革命文學運動中的一個(ge) 很重要的禮物”。
(三)
南昌起義(yi) 後,阿英滿懷希望奔赴上海,開啟新征程。經曆了大革命失敗,他深感喚醒民眾(zhong) 的必要,痛感槍杆子、筆杆子的重要,決(jue) 心以振興(xing) 革命文壇的火熱實踐從(cong) 事新的革命鬥爭(zheng) ,“詩人不一定要會(hui) 放手槍,不放手槍的也未必不是革命家”。他與(yu) 蔣光慈等人創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下的第一個(ge) 革命文學社團——太陽社,積極宣傳(chuan) 馬克思主義(yi) 文藝思想。他揮筆作戈,衝(chong) 鋒在文藝鬥爭(zheng) 最前沿,向敵人發起猛烈攻擊。
1929年他將20多首短詩結為(wei) 《荒土》並出版,《荒土》是阿英對社會(hui) 問題的深沉思考、對投機者的無情嘲諷、對改良者的警醒、對革命戰友的激勵,是真正革命戰士偉(wei) 大胸懷的袒露,以及對理想社會(hui) 的呼喚,充滿了時代氣息。他喚醒人們(men) 堅定革命主義(yi) 、拋棄改良主義(yi) ,“我們(men) 要勇敢的努力的前進,前進,把這可怕的改良主義(yi) 的統治打成碎粉”。他借雨感歎難言愁緒和複雜心情,“須知隔住惹愁的雨聲,也摒不去飄泊的悲澀的情緒”;無懼前路的艱險,“白色的壓迫是減不了我們(men) 對於(yu) 革命的信心”;表明革命到底的決(jue) 心,“你這時更密的雨聲,更密的雨聲,是不是要進一步的激起我們(men) 的革命的熱情”;堅定革命必勝的信念,“天光已漸漸的亮了,我們(men) 的世界總有一日在我們(men) 無間斷的鬥爭(zheng) 中來臨(lin) ”。他鼓舞人們(men) 果敢戰鬥,“我們(men) 要用赤血染得地球紅,縲絏的生涯早在意料之中”;誓與(yu) 工農(nong) 並肩作戰,“我和你們(men) 握手,粗糙的手掌快快的聯成一線,我們(men) 要即刻撲向敵人的麵前”。他抒發革命的豪情,“弟兄們(men) ,你不要憂慮這灰灰的天空,在灰色的後麵是蘊藏著沛然的大雨,那便是我們(men) 所期待著的光明,那便是我們(men) 所需要的清露”;彰明革命的無私無畏,“我們(men) 是決(jue) 不退縮,決(jue) 不徘徊,我們(men) 是勇猛的向前毫不倦怠”;彰示革命的宣言,“我們(men) 要鼓動革命者的熱烈情緒,我們(men) 要在詩壇上燃起無邊的火炬”。
阿英全身心投入革命,以革命的情懷、戰鬥的熱情,創作生命之詩,喚醒民眾(zhong) 鬥誌,歌頌戰士風采,宣揚革命精神,一路革命一路詩。
來源:學習(xi) 時報
上一篇:鋼鐵運輸線上的“登高英雄”
下一篇:革命人物——李夫克

